我...有考過研究所,
不過那是二技畢業時考的,
我肖想要唸板橋的動畫研究所 (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
第一年沒考上,第二年還是沒考上,
我沒有很努力,純粹只是碰運氣,
沒有為了考試而不去工作,也沒有補習,真的就只是去考考看,
對於自己「要唸」或「能念」研究所,
其實是很那個的,
我知道沒念過,所以,好像沒法說些什麼,
所以,反正也沒考上,亂說也不會怎樣,
雖然我很喜歡也很享受當學生的樂趣,
但是,如果一直做研究、寫報告、跟指導教授 meeting、發表論文、口試...我想我大概會受不了。

如果只是唸書、考試,拿到階段的學習證明 (沒有一定要學歷證明),
這樣的模式來讀書,是很愉悅的,
就像唸完二技後,又去念應用外語、去職訓「修業」一樣,
還有其像是跟著阿母去學木工的插花性質,
也讓我有「賺到」的感覺。

最不喜歡自己是商人的樣子,
但是卻已經成為一個商人,而且要努力佯裝出該有的樣子
雖然我曾經想要靠勞力工作,
因為,那樣的勞動力氣比較有存在感。

最早之前的設計工作,是比較不切實際了點,
而且,我一直覺得,雖然我比較想要做個「做遊戲給大家玩」的人,
而不是玩遊戲的人,
但是,不愛玩遊戲的確無法做出好遊戲,
關於這點,我是徹底被自己打敗。

書讀了好多年,
最終進入自己家裡公司工作,
對於別人先前的耳語,
我該或不該進入自己家裡公司爾爾,
不全然是我所能決定的,
既然自己不定的個性,
半推半就 (說被迫又顯得太嚴重) 接手了,
或許反而令自己感到安定。

以前聽人家說過在家族企業,
就算再有能力、再多努力,
總是無法施展,
還有,遇到公司內鬥的時候,
無端的被波及還要充當和事佬或者直接當炮灰,
在進公司前,我也有待過那樣的公司。

只是,當時並沒有感受太多,
為何老闆跟老闆娘老是為了錢的事情在爭吵,
我只是聽著人家抱怨不斷。

現在,我想我完全了解家族企業的無奈與悲哀,
好像用了太重的字眼,
應該說是包袱,
這包袱有為公司帶來無形的收益,
但也有糾結不清的爛帳,
說句不負責任的話,
在別人公司裡如果不順,
隨時可以拍拍屁股走人,
但是,
在自己家裡公司,
我,無處可逃。

我不想這麼悲哀的過日子,
所以我盡量正向思考,
說反話來幽默自己,
我不希望別人覺得我好像背了很沉重的包袱,
覺得我年輕就失去了夢想一樣,
當然我也不希望讓別人以為我很愛抱怨

努力過著的日子畢竟是自己的日子,
跟別人說我很辛苦的心態,
是覺得自己的辛苦代價比較高嗎?

每個人的命都不一樣,
每個人都應該努力創造不同,
不僅是不同於別人,
更重要的是不同於以往的自己,
做些從來沒嘗試過的事,
獨立完成一件事,
或著,什麼都不做,只是自己跟自己 (在心裡) 說話,
只有自己才能決定自己活著的面貌,
所以,別羨慕或忌妒別人,
把時間花費在自己身上不好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